發布時間:2019/10/10 9:56:02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物流運輸發展
開篇我們先了解一下運輸工具:
三國以前,陸上運輸所用的車輛,多數是雙輪車。雙輪車只適用于在平地大道上行駛,而在山間小路上則無法使用。三國時,蜀漢在與曹魏的戰爭中,由于山道運糧困難,運輸工具亟待解決。這時,蒲元發明了獨輪車——“木牛”,“廉仰雙轅,人行六尺,牛(指木牛)行四步,人載一歲之糧也”(《蒲元別傳》)。這種獨輪車適用于在崎嶇小道上行走,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廣泛使用。
古人對物流倉儲網點的布局?:
魏晉時期,開始設置驛站,但風餐露宿徹夜趕路的物流人們并未曾像我們想象的一樣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所謂的郵亭驛置和驛站僅是用于保存馬匹和干糧,而非用于人員休息。甚至有些馬匹無法通過的驛站,便只能靠徒步行走來完成文書的傳遞工作,如崇山峻嶺、密林險道德云貴川等地,其艱辛可想而知。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所以,通過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古代的物流運輸主要是為皇家和達官顯貴的人服務的。且由于官方快遞只傳遞官府和朝廷的物件,很少對民間百姓開放。
小編搜尋可歷史書籍整理如下知識?:
兩漢、三國時期運河示意圖
一、水路交通建設—以曹魏為中心
在冷兵器戰爭年代,陸路交通運輸艱難且運費巨大,用以運輸軍隊和糧食的效率很低。相比于陸路交通運輸,水路交通運輸具有節省勞力、運輸量大、運輸成本低廉和航線不易被破壞等優點。
(1)白溝(2)平虜渠、泉州渠、新河(3)遠伐遼東:修建魯口渠(4)南征孫吳:修建賈侯渠、中瀆水等(5)伐蜀:修建成國渠等?。?
二、陸路交通建設——以蜀道為中心
魏吳兩國之間戰爭的軍糧運輸主要通過水路交通進行,而魏蜀兩國則主要通過陸路交通即蜀道進行,因而三國時期的陸路交通建設主要發生在蜀道各線上。魏國要進攻蜀國,其軍糧先通過渭水和成國渠運到蜀道的北道關口,然后通過蜀道運兵運糧到漢中地區,再南下到成都,蜀漢自從曹魏手中奪得漢中后,則把漢中作為北攻曹魏的后方根據地,從漢中北伐也通過蜀道各線運兵運糧,因而蜀道成為雙方的交通運輸生命線。
古蜀道示意圖
諸葛亮為了彌補運糧的不足,甚至在軍事前線也分兵屯田,《三國志》載:
“(建興)十二年,亮悉大眾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蜀道與蜀魏爭奪
“蜀道”,在全國統一的承平時期它是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主要孔道,而在各國并立、彼此戰爭的分裂割據時期,它作為軍事通道的作用就更為突出,成為各方爭奪控制的重要目標。
古蜀道、米倉棧道
三國時期是蜀道不斷被破壞、受阻絕,又不斷被修復、被利用的時期。魏蜀二國的互相征伐,導致蜀道存在一個修復與破壞互為消長的過程。
可見運輸在紛亂的時代,至關重要的地位。
有愛好歷史事件可留言共同探討!未完待續......
上一期《秦漢時期物流運輸史【國慶獻禮】— 第1期》敬請回顧!
下一期《隋唐時期物流運輸史【國慶獻禮】—第3期》敬請期待!
客服熱線
官方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