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3 17:23:31
今年“雙11”,快遞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但十幾億件快遞的包裝物都去哪兒了?在“雙11”的第10年,這個問題依舊難破解。以北京為例,11日到19日,全市包裹投遞量為8300余萬件,同比上升59.6%,按照每個快遞包裝0.2公斤估算,平均每天產生1844噸包裝垃圾。盡管紙箱包裝、塑料包裝和填充物都能再利用,但規范化回收依然困難重重。
1、紙箱智能回收機受冷落
傍晚時分,北京交通大學的“近鄰寶”快遞服務中心人流如織,一些剛取完包裹的學生站在路邊把快遞拆開,將紙箱和包裝袋丟進垃圾桶。
快遞服務中心門口的5組垃圾桶已全部“淪陷”,成為快遞包裝的“收容所”,許多紙箱摞得比垃圾桶還高,一些大紙箱塞不進去,就被直接放在地面上。這些垃圾桶里還摻雜著生活垃圾,比如帶有油水的餐盒。
“放機器里太麻煩,還要排隊,我們比較看重處理紙箱的便捷性。”一名學生告訴記者,她通常把紙箱放在垃圾桶旁邊的地面上,塑料包裝物則丟進垃圾桶。“應該會有人來撿走吧。”她猜測。
2、紙價持續下跌降低回收熱情
扔進垃圾桶的快遞垃圾會去哪兒?記者發現,“拾荒者”成為收集紙箱的主力,但相比快遞垃圾的產生速度,他們的力量依舊有限。
即使紙價反常下跌,但對于造紙廠來說,廢紙依舊是香餑餑,隨著進口廢紙的減少,國產廢紙成為造紙重要的原材料。據了解,如果前端分類得當,90%的快遞包裝廢棄物都可以再利用。一旦進入垃圾桶,被污染的紙箱回收率和回收質量就會大大降低。
3、快遞員太忙無暇回收包裝物
國家郵政局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超7成用戶會把快遞包裝當作“垃圾”處理,只有19%的用戶將快遞包裝二次利用或他用。據調查,無專門的回收機構是快遞包裝回收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目前,一些電商平臺正在推廣可循環利用的塑料快遞箱,部分生鮮電商還推出了循環保溫箱,由于生鮮和3C等貴重商品多數是當面簽收,通過使用循環箱有 效減少了紙箱的浪費。本來生活網相關負責人分析,如果想實現循環箱的大規模推廣,僅靠電商平臺自己有些困難,需要各方力量一起推動。
關鍵詞:大頭車,?物流電商平臺,東莞物流公司,東莞物流專線,東莞落地配,互聯網+物流,大宗商品物流
廣東大頭車供應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引領大宗商品物流標準化操作,降低物流成本為使命,為物流供需雙方提供現代化物流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平臺企業。整合東莞物流公司優質資源,提供東莞到全國各大城市物流專線查詢、在線發貨、物流保險等一站式服務。
客服熱線
官方微信
小程序